在华夏餐饮文化版图中,滕州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滕州出土的汉画像石里,“庖厨图”蕴含着“礼”的内涵,诉说着往昔的饮食文明。而滕州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鲜鱼宴,更是饮食文化的生动注脚。
值得一提的是,滕州乃传说中伏羲诞生地之一。“滕”字起源于黄帝时期,因境内泉水“腾涌”得名,加之距今7300年的“北辛文化”遗址被考古发掘,诸多因素交织,让滕州的烹饪历史与美食文化尽显广博厚重。
然而在餐饮业机遇与挑战交织的当下,历史悠久的滕州餐饮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创新变革,以迎合新时代的消费需求,成为重要命题。
在此背景下,4月11日,中粮餐饮“福掌柜-中国行”活动落地滕州。枣庄市烹饪餐饮业协会会长王新权,滕州淡水鱼技艺非遗传承人、枣庄市餐饮协会副会长段成来大师,中国烹饪大师、忠良书院菜品研发总监王中伟,以及滕州餐饮行业的众多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围绕中粮餐饮高品质餐饮供应链产品与服务,就如何创新发展滕州地方美食产业,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非遗传承,滕州鱼宴的创新之路
段成来大师身为滕州淡水鱼技艺非遗传承人,深谙当地鱼宴文化。据段大师介绍,滕州的微湖鱼宴可追溯至康熙年间,由当地鱼庄师傅王崇端为康熙烹制的64道鱼菜逐渐演变而来。乾隆时期,微湖鱼宴在民间广泛流传。鼎盛阶段,菜品与做法多达上千种。然而,受历史变迁与社会动荡影响,众多菜品失传,到段成来拜师学艺时,鱼宴仅存二百多种菜品。
滕州作为墨子故里、鲁班家乡,传承千年的创新基因流淌在滕州人的血液中。段成来大师通过持续学习钻研,遍访全国名师大厨,将鱼宴菜品恢复至五百多种。如今,在滕州当地厨师群体的共同努力下,鱼宴菜品数量已激增至二千余种。
为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迎合市场个性化需求,活动现场,在段成来与王中伟等名厨大师的授艺下,年轻厨师大胆尝试创新。他们精心烹饪出60多道滕州鱼宴创新菜品,这些菜品不仅完美保留了鱼的鲜美滋味,在创意呈现上令人眼前一亮,展现了滕州餐饮行业蓬勃的创新活力。

品质支撑,中粮福掌柜助力滕州美食进阶
制作鱼宴,讲究醇香入味、工序精细。从挑选鲜鱼、进行初加工、处理成净料,再到烧制、装盘等流程,均遵循严格程序与做法。
段成来大师指出,鱼宴制作过程中调料的选用至关重要。活动现场,他亲自示范,精妙展示福掌柜调味品为鱼宴增色的“真有味”内涵。
福掌柜酿造料酒凭借其独特风味,有效去腥增香,为鱼宴奠定醇厚底味;福掌柜金标酱油色泽红亮、豉香浓郁,为菜品增添诱人色泽与丰富口感;福掌柜6度白醋酸度适中,能巧妙提鲜解腻,让鱼的鲜美得以更纯粹地呈现。

菜品创新是餐饮品牌持续增长的关键竞争力之一。中国烹饪大师、忠良书院菜品研发总监王中伟大师,以匠心传承与融合创意为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在王大师的指导下,年轻厨师们现场烹制的福掌柜鹅肝凤梨虾、福掌柜双色皮蛋、福掌柜玫瑰盐焗荷香肉、福掌柜回味排骨等菜品,这些菜品凭借别出心裁的创新形式与醇厚悠长的独特味道,赢得了现场嘉宾的一致盛赞。

活动现场,对于中粮餐饮一站式餐饮供应链产品与能力的展示,一位滕州鱼馆老板感触颇深。他表示,滕州鱼宴当前欠缺的是产业化运作与品牌化打造。而中粮餐饮不仅拥有高品质供应链产品,能够为地方美食规模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其出色的餐厨互动能力,可以敏锐捕捉市场需求,为地方美食拓展至全国市场提供了创新支撑。

县域消费崛起,中粮餐饮加速滕州餐饮产业化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餐饮产业规模突破5.5万亿大关。伴随城市化进程加速与需求升级,下沉市场正成为餐饮行业新的重要增长点。例如,去年9月虎嗅报告表明,2024年上半年,县域餐饮新开商户占全国新开商户的比重达32.9%,较去年同期提升3.5个百分点;县域餐饮消费额和订单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21.4%和26.6%。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全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餐饮门店数占比达到52%。
中粮餐饮认为,地方餐饮,尤其是具有深厚文化传承的特色美食,实现规模化发展是必然趋势。部分区域品牌适宜深耕本土市场,有望发展为当地城市名片;而部分品牌则可借助产业链优势,踏上全国化发展道路。
近年来,作为央企品牌,中粮餐饮一直致力于为地方餐饮产业发展助力,凭借丰富高品质的一站式餐饮供应链综合服务,在产品供应端,打造了食用油、调味品、日化产品、酒类产品四条品类线,横向多元化布局产品品类;在服务环节,借助完善的研发、生产、供应链体系等,围绕需求场景深化产品细分。
中粮餐饮希望在“福掌柜-中国行”活动持续推进过程中,能够助力更多地方美食探寻到适合自身的产业化发展路径,推动地方餐饮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