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监管中实施风险分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12-05-115888.TV专业市场
    建立风险分级管理模式,是在现有的行政资源下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有效监管的有益探索。在实施这一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抓住以下几点至关重要:科学地开展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抓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风险分级监管;抓培训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帮扶工作。
    近年来,日益严峻的食品形势给我们食品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与繁重的食品监管工作任务相比,基层质监部门的监管力量却非常薄弱。如何在现行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基础上实现创新和突破,进一步增强食品监管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监管工作效能,降低行政成本,确保生产环节食品质量,是当前食品监管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今年以来,四川南充市质监局致力于建立风险分级管理模式,在现有的行政资源下对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实施有效监管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我们推行风险分级管理模式的目的,是要按照“抓重点、提效率、保”的原则,按照风险高低对全市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分级,以抓住监管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行政资源,把有限的监管资源用于更需要的地方,使监管更加具有针对性,切实提高食品监管工作效能,建立健全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监管长效机制。
    我们实施风险分级管理模式的具体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地开展企业风险等级评估。
    食品潜在的风险就在于加工过程中存在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危害因素。要保证食品,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些危害因素加以控制甚至。而不同食品生产企业因生产环境条件、工艺设备、技术基础和质量管理水平不一,对危害的控制能力有强有弱,控制能力越强,食品风险程度越低;反之,食品风险程度就越高。基于此,我们结合实际,建立了一套科学、动态的风险等级评估办法,将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分为A、B、C 3个风险等级。
    首先,强调评估的科学性,使评估结果更加准确合理。一是鉴于影响食品的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因素有着不同的来源,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控制,从原料进厂把关、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出厂把关3个环节,逐项对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控制3种危害因素的能力分别进行评估并分级,危害控制能力等级者确定为该企业的风险等级。二是因对食品加工风险影响程度有高有低,对不同评估项给予了不同的权重,使评估结果更加贴合企业实际。三是采取“是”和“否”判断的方式逐项进行评估,避免常规打分评估因人为主观因素容易造成评估结果失准,使评估更加科学合理。四是由于产品抽样检验结果间接反映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危害控制能力,两年内有监督抽检不合格的企业,在风险等级评估的基础上降低一个等级。
    其次,强调评估的动态性,实行升降级制度。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条件、工艺设备、技术基础和质量管理水平可能不断改进提高,也可能出现下滑现象,其对危害控制能力就随之变化,因此风险等级不是固定的,而是需要动态管理。为准确掌握企业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依据监督检查和抽样检验等日常监管工作掌握的实际情况,每年定期对全市食品生产企业的风险等级进行一次调整,实行升降级制度,以此保持企业风险等级动态,真实反映企业现时风险等级水平,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
    二、抓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风险分级监管。
    依据风险等级将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分为A、B、C 3个监管等级,并推行分级管理模式,抓住监管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和抽样检验等日常监管工作。
    强化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是食品监管的基础。掌握全市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条件、产品品种和质量管理状况等基本情况,建立完善食品监管档案,实行一企一档。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黄、绿三色对监管档案进行分类管理。
    实施分级监管。对不同监管等级的食品生产企业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有重点地实施监督管理。A级企业,属于低风险等级,食品质量的控制能力较强,实行常规监管;B级企业,属于中等风险等级,食品质量的控制能力一般,需要重点监管;C级企业,属于高风险等级,食品质量的控制能力较弱,需要严加监管。为从根本上防范食品风险,针对社会关注程度较高、消费者投诉较多或覆盖面大、销售渠道广的产品或生产企业,视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巡查和监督抽查的频次,对乳制品、肉制品等高风险食品确保每季度少巡查一次,每年抽检不低于3次。
    三、抓培训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帮扶工作。
    在工作中,我们将培训教育作为实施风险分级监管的重要补充手段,对出现风险等级下滑的食品生产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帮扶,让企业找准差距,及时改进提高。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