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糖业可持续发展有以下几点意见

2013-09-105888.TV新闻资讯

    食糖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关系着国计民生。近些年以来,我国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政策优势,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全力推动着糖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原料蔗和蔗糖生产省份,糖料蔗种植面积、原料蔗和食糖产量均超全国总量的60%,为保障全国食糖供给安全、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全区食品产业率先成为千亿元产业作出重要贡献。眼下,随着国内、外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迫使我区糖业转型升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促进我区糖业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努力将我区糖业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全面提高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强化成本控制,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以延长产业链为重点,提高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建设糖业循环经济示范省区;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顺糖业管理体制机制,走一体化发展道路;以实施糖业振兴重大工程为抓手,建设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切实解决我区甘蔗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的突出问题,筑牢我区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着力提高糖料蔗生产良种化、机械化水平,增强科技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

    2、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依靠市场机制做强、做优、做大糖业;增强政府宏观调控水平,发挥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困难,更要着眼于产业长远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建立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与财税增长相结合。始终把增加蔗农收入、增加企业效益、增加财政收入作为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构建蔗农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关系,做到各方利益的有机统一。坚持稳定规模与提高产量相结合。稳定糖料蔗种植面积,调整优化种植区域;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蔗糖分,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充分利用区内外的优势科技资源,广泛引进消化产业先进技术,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开发和成果转化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

    3、主要任务:建设糖料蔗基地。稳定糖料蔗种植面积,坚持优势区域重点发展,加强蔗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500万亩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耕作机械化、水利现代化的糖料蔗基地,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加快糖料蔗品种更新、改良,重点推广种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高产高糖优良新品种。建成全国糖业循环经济示范省区。糖业及其循环经济与综合利用继续保持“三个领先”:一是食糖产量保持全国领先,占全国的比重稳定在60%左右;二是循环经济与综合利用水平保持全国同行业领先;三是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成本控制、产品质量等保持全国同行业领先。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推进制糖企业联合重组,加快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地区集中配置,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在农业生产方面,加强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病虫害防治,培育推广优良糖料蔗品种,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糖料蔗种植劳动生产率;在工业加工方面,推进食糖精深加工,推进甘蔗产业多样性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商业流通方面,完善储备机制,加强市场调控,平抑市场波动。

    4、发展目标:经过5-8年努力,我区糖业综合竞争力和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崇左、来宾、南宁、柳州四大主产区糖业循环经济基本形成,建成全国最大的食糖网上交易平台,建立食糖储备机制,甘蔗加工制造平行产业基本形成,市场适应能力大幅提升,我区糖业保障国家食糖供给的作用更加显着。

    到2017年,实现“双千”目标。即可产糖量达到1100万吨,综合销售收入1650亿元以上(其中机制糖900亿元以上、综合利用750亿元以上),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产量8600万吨左右,平均单产5.5吨左右,蔗糖分14.8%左右。

    到2020年,可产糖量达到1200万吨左右,综合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左右,综合利用率提高到100%以上;糖料蔗生产稳步提高,产量达到9000万吨以上,平均单产6吨以上,蔗糖分14.8%以上。培育年产糖100万吨以上的企业集团3-5个。

    二、加强糖料蔗基地建设,筑牢糖业“第一车间”

    1、优化糖料蔗区域布局。实施优势区域重点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优势蔗区,巩固发展传统蔗区,因地制宜发展新兴蔗区,糖料蔗生产重点布局在桂南、桂西南、桂中和右江河谷优势区域。到2020年,力争优势区域内糖料蔗种植面积及产量占全区90%以上。全区重点扶持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糖料蔗60万吨以上的县(市、区),建成500万亩以上平均单产超8吨的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实现“吨糖田”目标。

    2、实施糖料蔗良种选(繁)育重大工程。不断完善优异种质创新、新品种培育和规模化选育三大技术平台,探索建立糖料蔗良种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糖料蔗现代种业体系。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糖料蔗良种选(繁)育合作,大力引进境内外专业机构、先进技术、优秀人才和优良品种,充分依托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力争5年内培育引进推广3-5个适应我区生产条件和抗逆性、抗风险能力强的糖料蔗新品种,解决品种老化、生产效率低下问题。建立以制糖企业为主体的糖料蔗良种推广机制,重点推广桂糖、桂柳、粤糖、福农以及新台糖22号健康种苗等系列优良新品种(品系)。

    3、大力推动蔗区生态化种植。通过企业和政府双向扶持、专业户示范带动,积极推行深耕深松、节水灌溉、智能化施肥、地膜覆盖、健康种苗、蔗叶还田等先进种植技术;建立糖料蔗病虫害测报防治体系,统一发布病虫害信息,指导蔗农开展统防统治和综合防治,控制农药、化肥使用,提升糖料蔗科学种植水平。

    4、提高糖料蔗种植集约化水平。创新糖料蔗生产经营方式,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加大对糖料蔗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引导制糖企业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探索制糖企业与糖料蔗种植一体化经营道路,实行农工商、上下游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到2020年,全区力争实现糖料蔗集约化、规模化生产面积500万亩以上,其中糖蔗一体化基地200万亩以上。

    5、实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重大工程。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组织开展甘蔗生产机械攻关研究,尽快研发出符合我区耕作要求的全套甘蔗农机,力争在糖料蔗基地实现甘蔗种植、田间管理、采收、运输的全程机械化。加大甘蔗农机补贴推广力度,重点推进高效型联合收割机应用。发挥制糖企业主导作用,鼓励企业投资建立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到2020年,实现500万亩糖料蔗基地全程机械化生产,其余蔗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其中耕作机械化水平90%左右,种植机械化水平80%左右,收获机械化水平50%以上,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6、实施蔗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将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与糖料蔗生产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开展蔗区土地连片整治,有序推进蔗地标准化、专业化整治。鼓励农民自发开展耕地平整及配套建设。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提高糖料蔗种植规模化水平。全区蔗地综合整治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

    7、实施蔗区节水灌溉增产重大工程。以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为基础,全面完善糖料蔗基地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积极引进、加快推广先进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成套装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项目示范作用,加快全区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建立工程与管理措施、水利与农业措施相结合,具有我区特色的蔗区水利技术模式、现代灌溉制度及管理模式。到2020年,实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万亩左右,从根本上解决蔗区工程性缺水、“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8、实施蔗区路网建设重大工程。将蔗区道路纳入乡村公路和“村村通”公路建设规划及管护、维修范围,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大力整合交通运输、发展改革、扶贫、农业、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的农村道路建设项目资金,建立地方政府和制糖企业共同分担制度,多渠道、多形式解决蔗区道路建设资金,以糖料蔗基地为重点,开展蔗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到2020年,500万亩糖料蔗基地蔗区道路全部实现硬化,其余蔗区道路的主干路实现硬化,支路全部建成泥结碎石路面,极大改善蔗区道路交通状况。

    三、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实施食糖精深加工重大工程。引进国内外着名食品加工企业,推进食糖精深加工,积极研发和生产精制糖、功能糖、药用糖等高附加值新产品,延伸制糖产业链;打造以糖果食品为主,饮料、休闲食品及食品原料为辅,集生产、研发、贸易、物流、文化、培训、工业旅游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知名糖果休闲食品产业基地。抓紧建设中国糖城、广西糖果休闲食品产业园、国家食糖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中国糖文化博物馆等重点项目。

    2、探索甘蔗产业多样性发展新路径。积极探索甘蔗产业向生物化工、生物质能源、朗姆酒、饮料等相关领域发展,开拓甘蔗产业发展新路径,不断提高产业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3、深化制糖副产品综合利用。进一步推动制糖副产品的深度利用,推进蔗渣、糖蜜、滤泥、废水向生物基化工和其他产业转化,提高循环经济水平。积极推进我区百家制糖企业蔗渣生物质发电技术改造工程,努力落实国家生物质发电上网电价政策,将新建蔗渣发电公用项目列入自治区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项目规划,争取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补助目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对企业新建的综合利用重大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4、推进糖业节能和清洁生产。支持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高耗能设备,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大型高效设备,提升制糖装备技术水平,提高制糖生产各工序与生产全过程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实现在线监测监控。完善污水治理和水循环技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制糖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全行业建立清洁生产审核数据库。力争糖厂生产达到国家清洁生产二级以上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优于国家和自治区排放标准。

    5、加强食糖产品安全和质量管理。积极推行iso22000认证,建立食糖安全管理体系。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装备水平,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和质量要求。

    6、鼓励和引导企业规模化经营。鼓励和引导技术装备先进的大型糖业集团,对日榨能力小于5000吨、蔗区糖料蔗产量连续3年达不到生产能力50%的,或百吨蔗耗标煤、吨蔗耗新鲜水等指标达不到国家甘蔗制糖业清洁生产三级标准的糖厂,实施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四、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保障食糖市场稳定

    1、建立食糖储备常态机制。在配合国家完成好食糖储备的同时,建立我区食糖常态储备机制,进一步增强食糖收储调控市场的力度。加强对储备糖的动态管理,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进行收储与投放。

    2、完善食糖批发市场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完善机制,规范食糖流通秩序。充分发挥我区食糖批发市场信息发布作用,加快我区糖业信息化平台和市场体系建设,扩大食糖现货市场广西价格引导优势,密切产销关系,稳定食糖市场。

    3、强化食糖进出口监管。加强海关、检验检疫、商务、边检(防)、行业主管与行业协会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严厉打击食糖走私。争取国家加强食糖进出口贸易监管,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调整食糖外贸政策,适时启动产业损害调查。

    五、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建立健全糖业发展体制机制

    1、加快糖业立法。加快《广西糖业管理条例》的立法步伐,规范育种、种植生产、运输、经营、储备等行为,维护糖业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依法推动糖业可持续发展。

    2、设立糖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自治区糖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食糖收储运营管理与价格调节、糖料蔗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良种选育推广、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体系建设、农机研发生产及技术推广、企业技术进步、循环经济与综合利用、甘蔗转化产业培育等方面。争取国家加大对广西糖料蔗基地水利、道路建设和农机推广、土地整治的扶持力度。整合国家和自治区涉及糖业的支持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完善糖、蔗价格挂钩联动机制。兼顾农民利益、企业利益和全区糖业长远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蔗农成本收益、国内外食糖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以及制糖企业的成本效益,科学合理制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对应联动食糖基准价、联动系数、高产高糖良种加价标准。

    4、完善糖业管理体制。探索完善有利于糖业发展的糖业管理体制机制,整合糖业管理职能,将糖业发展与管理职能统一到自治区糖业主管部门,明确其在统筹全区糖业发展中的牵头协调职能。各糖业优势区域可参照理顺管理体制。

    5、完善糖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区糖业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健全工作制度,形成工作合力,研究协调解决我区糖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